在脂粉龙庭之101:王度支初识吕惠卿中,描述了王度支与吕惠卿初次相遇的情景。吕惠卿在文章中展现出了其高超的才华和仁义之心,引起了王度支的敬佩和好奇。这次相遇也让王度支对吕惠卿产生了深深的印象,为后来二人之间的友谊埋下了种子。整个故事情节引人入胜,展现了吕惠卿的非凡魅力和王度支对人物性格的敏锐观察。
王安石返京后,他的好朋友祠部郎中、崇文院检讨官吕公著上奏:“臣近来身患痈疽,不宜任天章阁侍讲。请改命度支判官王安石吧。”赵祯反问:“朕说给王安石度支判官了吗?你们干嘛这么着急?”直到1060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二日,赵祯才在朝堂上说:“有人过去提醒朕:当前财力匮乏,良吏必须善于为天下理财……朕与中书商量了,决定正式委任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。委任司马光为判三司度支勾院。这是两个掌管财政预决算收支的要缺,王安石、司马光,你们可要给朕干好了。要当好权三司使包拯的助手。”
二人在拜见包拯时说:“包大人清廉自守,再次做我们的顶头上司,乃是我等三生有幸。”包拯笑容可掬:“快快请起,早就盼着你们来了。”王安石、司马光继在群牧司之后,二次在京同署办公。
任新职后,王安石兴冲冲地来金明池拜谢恩公欧阳修。却见座上有位后生,不到三十岁,个头不高,人又瘦削,但给人精明练达的感觉。
欧阳修对王安石说:“介甫,这位是吕惠卿,表字吉甫,福建晋江人,他与丁酉科三苏同榜,和你一样,按旧例可算作我的门生,不过为严肃纲纪,朝廷现在已经不准这么叫了。”吕惠卿连忙向王安石拱手:“晚生见过王大人,王大人英名盖世,今日在参相府中得见,幸何如之!”
欧阳修称着吕惠卿的字:“吉甫三年前授真州推官,现在秩满入京候遣来了。他幼承父风,办事干练,有始有终。他老家与宰相曾公亮家是邻居,还有姻谊关系。”王安石说:“原来是吉甫,早就听说了,你们丁酉科藏龙卧虎,幸会幸会!”
吕惠卿说:“我在真州时,认识了高邮的一位士子王令,和他多有酬唱往还,今天是特地呈送给老师来斧正的。”
王安石听了颇为惊讶:“足下还认识王令?他是我表妹婿,是个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的人,可惜天妒英才,他一直体弱多病,去年,才二十八岁就去世了。”吕惠卿面色凝重:“这我都知道,他也是我的好友,我为簿书、迎送所累,曾写诗向他诉苦。”说着,掏出几张手稿,分别递给了欧阳修和王安石:“请多指教。”
欧阳修轻声念道:“晨出趋长司,跪坐与之言。偶然脱龃龉,相送颜色温。归舍未休鞍,簿书随满门。相仍宾客过,欹午仅朝餐。平生性懒惰,应接非吾真。况乃重戕贼,良气能几存……你们在州县每天要做琐碎的事,还要受长官的气,确实不容易。”
王安石读到的是吕惠卿梦见王令的句子:“每于清夜梦,多见夫子魂。侧耳听高议,如饮黄金罇。觉来不得往,欲飞无羽翰。……东海有沧溟,西极有昆仑。古来到者谁,不过数子尊。子已具车航,吾亦为檝轮。欲一从子游,不知何时然。”
王安石对诗怅然良久,对欧阳修说:“参相对王令是有所了解的,生不逢时,英年早逝,可惜了,他得吉甫这么一位好朋友,也是他人生一件幸事。”
欧阳修说:“吉甫同你一样,也是一位立志报国的有心人,老夫同曾相国商量后,会一同向皇上举荐于你的。”
王安石说:“今日偶遇,读吉甫佳作,便知吉甫非池中物,他日请到寒舍一聚。”吕惠卿喜出望外:“得便一定拜访。”